本次报告含所有类别建筑,RCC将11个细致划分领域归纳为四个大行业:住宅、商办、公建、工业,具体明细如下:
产品范围:塑料管材,本报告主要研究用在建筑领域相关塑料管材产品,包括PVC管、PE管、PP管等。
地域范围:本报告仅研究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全国划分四个大区,具体如下:
我国对塑料管材行业的政策呈现多维度,系统性的特点,对塑料管材行业的政策支持大多分布在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市场应用拓展等方面。各省市依据自己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以及区域发展需求,纷纷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发展高端工程塑料,创建高性能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创新中心,加强塑料管材行业的创新能力;实施“三品”行动,加快特种管材生产和推广,提升产品档次,增加品种和牌号,提升高端合成树脂与工程塑料产品供应能力和应用水平。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总量突破66万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大关,达到134.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0%。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从产业体系上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8%、36.5%和56.7%。
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状态趋势持续向好,TOP10省市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生产总值。各省市总量格局保持稳定,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继续保持领头羊,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增长得益于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稳步发展,更依托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强劲拉动。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11.2%的增速印证了行业仍处于筑底阶段。房地产投资的持续收缩,直接引发住宅给排水、地暖等传统用管需求下滑,成为行业短期面临的核心压力源。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自2022年起摆脱负增长,2022-2025年上半年增速维持在0.1%-10.3%的区间;制造业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24年达9.2%,基建与制造业领域的稳健发展为塑料管材行业提供了关键缓冲。
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深度调整,推动塑料管材行业从 “增量依赖” 转向 “存量与增量并重” 的新发展阶段
2018-2021年,商品房销售规模保持高位震荡,销售面积连续四年稳定在17亿平方米以上,新建住宅项目稳步推进,直接支撑塑料管材在给排水、地暖、燃气等核心场景的稳定需求,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2年销售数据出现历史性滑坡,房屋新开工面积暴跌39.4%,销售面积下滑24.3%,塑料管材新增住宅需求出现近十年最大缺口。2023-2025年上半年,销售规模持续收缩但降幅逐步收窄,叠加今年9月单月销售面积环比大增48.5%的短期反弹信号,预示后续竣工端有望逐步修复,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改善型住宅销售占比回升,将带动塑料管材需求修复。
销售规模从“17亿平方米时代”回落至“1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常态,直接推动塑料管材行业加速开拓存量市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管道替换)、保障性住房配套等场景的需求抬升,成为对冲新房销售下滑的重要力量。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政策发展重点突出。在地下管廊与地下管网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五年需改造各类管网总量近60万公里,投资需求约4万亿元,多地也规划了大规模的管网改造工程,这将极大释放对塑料管道的需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同样受重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改造目标。
近十年我国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55.8%升至2024年的67%,城市扩张与老旧管网改造使新建和存量市场对塑料管材需求大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
新建市场方面,新建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园区,需要铺设大量供水、排水和燃气管道;存量市场方面,老旧管网改造需求迫切,许多城市对现有管道进行更新升级。未来城镇化率仍有增长空间,将持续刺激塑料管材市场需求。
国内对塑料管材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推荐性国家标准为主,另有部分行业标准规范。产品类别大多分布在在PE管材、PVC管材和PP管材等主流材料,应用领域以给水、排水、燃气等为主。这些技术标准共同构成了塑料管材的技术规范体系,确保了管材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多种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我国塑料管材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周期。1994年之前为研发试点期,以技术引进为主,1994年之后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在建筑排水等领域逐步替代传统管材;1999年-2008年,进入产业化阶段,产品品种类型不断丰富,生产水准不断提高;2008年-2018年间,塑料管材行业高速发展,受“四万亿”政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产量激增;2019年至今进入调整转型阶段,城镇化增速放缓,需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塑料管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市场体系。从产业结构来看,塑料管材原材料属于石化行业,以合成树脂和着色剂、稳定剂等辅料构成,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塑料管材原材料在产能和质量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中游为塑料管材制造,主要产品可分为热塑性塑料管、热固定塑料管等,可分为PVC、PPR、PE等系列。典型生产企业有中国联塑、伟星新材、中财管道、日丰管等。近年来,塑料管材因其优异的性能,如耐腐蚀、轻质、安装便捷等,在市政工程、建筑、农业灌溉、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塑料管材上游原材料属于石化行业,中游为塑料管材产品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多为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管道、油气输送等其他。
塑料管材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近八成,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近年来合成树脂整体产量稳步增长,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也随之逐步的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合成树脂产量1.28亿吨,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表观消费量近年来在1.3亿吨左右小幅波动,整体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24年表观消费量约为1.36亿吨,同比增长0.8%。
整体来看,原材料市场表现平稳,为塑料管材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塑料管材行业的新注册企业情况看,2020年之后,受新冠疫情、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叠加影响,行业扩张态势急剧减弱。2024年新注册公司数低至189家,同比2023年下滑约59%。
从区域分布格局看,截至2024年底,正常在营的塑料管材企业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浙江等省份,三省份公司数占全国的34%。区域性集中分布特征明显,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的局面,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逐渐显现。
塑料管材市场进入门槛较低,中小企业众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从塑料管材的产量数据分析来看,2023年行业CR7在39%左右,其中中国联塑占比15.7%,中财管道占比9.3%,日丰管道占比6.5%。
据公开信息数据显示,国内较大规模的塑料管道生产企业上千家,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前20位的销售量已达到行业总量的40%以上。根本原因是中小型企业停产、转产、破产现象有所增加,规模性企业的综合质量水平提升和抗风险能力突出。
2021年后,塑料管道行业的主要上市企业大多出现了业绩下滑,中国联塑仍占据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营收达到270亿。
从2024年的毛利率情况看,相比2023年大部分企业有所上涨,但行业整体利润水准不高。其中伟星新材的毛利率最高,达44.0%,其次为中国联塑和公元股份,分别为28.7%和25.1%。
塑料管材应用场景已实现全领域覆盖,主要聚焦新建配套、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海外市场四大核心领域,且在住宅建筑、商业公共建筑等10个细分场景需求明确。
从应用场景来看,塑料管材的市场需求与城镇化进程深度契合,主要聚焦三大核心领域:
一是“新建配套领域”,城镇化率提升直接推动新建住宅、商业综合体、工业建筑等的增量需求;二是“城市更新领域”,重点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老化管线)与地下综合管廊的更新改造,是存量城镇空间功能升级、提升安全韧性的关键配套;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管网(电缆保护管)、水利工程(输水/灌溉管道)、高铁沿线配套管线、农业灌溉管网等跨区域基建项目。
海外市场正成为塑料管材产业重要的增长极。在政策引导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开拓两大主线:一是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重点深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沿线国家的新兴基建市场;二是瞄准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其基础设施普遍面临系统性的老化更新需求,亟需系统性的更新换代,由此催生了庞大的存量替换市场,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4年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跌21%,成交总价同比减少7845亿元,2025年上半年成交1.3亿㎡。住宅领域虽持续承压,但在塑料管材应用场景中仍占据核心地位。根据RCC调研情况,
塑料管材的应用领域里,住宅相关需求占比可能高达80%。依赖新建住宅配套的塑料管材需求(如住宅给排水、地暖等)将在中长期内持续承压。
2025年上半年土地成交面积0.7亿㎡,成交金额为1514亿元。商办市场虽整体规模不及住宅,但2025年二季度土地成交0.38亿㎡、环比增长8.5%的局部回暖,也对应着特定类型塑料管材的需求释放,以下将对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做重点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成交面积占去年全年的39%,为6.0亿㎡,成交均价较去年下降至324元/㎡。
2024年全年住宅领域新开工项目数量和建筑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对塑料管材行业造成需求收缩、利润承压的直接冲击。2025年Q2住宅项目数量(9551个)和建筑面积(7.5亿㎡)同比分别下降6.3%和23.1%,新开工面积为22,288万㎡,同比降幅至19.6%,显示住宅开发规模持续收缩。
2024年中央及地方出台多项房地产支持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等),但政策红利大多数表现在销售端,开工和竣工端仍维持疲弱,新建住宅需求下滑,存量改造需求释放。
项目数量波动下行:2024年商办项目数量呈现双峰波动特征,二季度达到峰值,2025年Q1项目数量为15706个,同比微增3.8%,年初项目规划活跃度略高于去年同期,但整体规模收缩明显,开发节奏放缓。商办项目是塑料管材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对管材的性能、规格要求高于普通住宅,其需求萎缩直接影响中高端管材的需求强度,冲击行业高利润板块。
施工面积萎缩:2024年Q1至2025年Q2数据,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累计值从5.9亿㎡降至5.5亿㎡,同比降幅从-11.8%收窄至-8.8%,商业地产的建设活动总量在持续收缩,短期需求仍受房地产调整周期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