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来粤好百千万 “百年”公馆“新新”向荣!

来源: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14 23:43:06

  近年来,公馆镇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依托“一核一带一轴五区”的独特优势,坚持“工业立镇、农业强镇、文旅融合兴镇”的发展理念,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契机,全面突破,把“短板”转变成“潜力板”,奋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书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全镇呈现新风貌、新业态、新景象,构成一幅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新画卷。

  公馆镇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核心任务,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构建起“工业强基、农业提质、物流增效、特色产业”的多元产业格局。

  为工业园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建立融洽工农关系,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发挥上市公司联塑建材、海螺集团等知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作用,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目前辖区内共有企业82家,其中规上企业达10家,公馆工业园年产值达27亿元,公馆货台产值80亿元,联塑物流园年产值10亿元。

  开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构建产业矩阵,全力发展罗非鱼、益智果、阳光葡萄、火龙果、北运菜等特色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的现代农业格局。公馆镇农业相关产业总产值约24.29亿元,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约1.5万亩,产值近12亿元,种苗、养殖、加工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京塘农业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420亩,亩产量预计可以从七千斤增长到三万斤,目前正在持续优化阶段。支持忠成农业等企业组织技改,研发高品质鱼饲料,进一步延伸罗非鱼产业链。

  ☑其中,下山村引进协仁农业企业,规模化种植毛豆、玉米及圣女果,仅毛豆一项年产值达160万元;艾屋村种植400亩圣女果年产值超200万元,成为“红色经济”标杆;新田坡村600亩毛豆、河之口村86亩茭白、荔枝塘村120亩火龙果等特色种植区构建起产业格局,全镇特色作物年产值突破亿元,产业集群效益持续释放。

  ☑探索“以绿养业以业哺绿”的生态经济模式。竹仔岭村的松林下,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通过创新“林药套种”模式,每亩60棵的益智果与马尾松林共生共荣,同时实现每棵产果20斤,实现“一地双收”。十万七村丰谷园基地创新“水稻+茄科作物”轮作,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亩产效益提升25%;横山村成立的茂南区同健生态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哈密瓜等鲜果,打造产销一体化产业链,让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蒲炉塘村通过成立强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联农共富的创新之路。公司以“党建+产业”为核心,激活了人参果全产业链发展动能。在供销社资源赋能下,公司创新“社村合作”模式,整合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打造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品牌,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5万元。通过盘活60亩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家政服务站转移剩余劳动力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蒲炉塘样本”。

  公馆镇凭借毗邻市区、交通便利和茂名西火车站的辐射优势,年产值高达83.1亿元。走进公馆货台,这里商户云集,大米、饲料、花生等各类物资在此集散流通,从公馆圩站到茂名西站,老货台如今正在向现代物流枢纽转型,规范化建设粮食批发中心。而茂名联塑商贸物流园作为区域物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顺丰、圆通等13家物流公司进驻,其中茂名顺丰集散中心日均处理量约13万件,年营收约3.1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公馆镇的物流运输能力,促进了产业间的物资流通和经济循环。

  公馆镇的餐饮、批发零售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呈现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5.93亿元。公馆镇在圩镇周边打造了“七式美食街”和“喇叭口美食街”,深挖公馆簸箕炊、机修厂田螺、大山岭白切鸡、红烧乳鸽、捞粉、肠粉等特色美食,做旺餐饮消费业态。在圩镇中心设立“土特产步行街”,做好土特产文章,该步行街共设立60个摊位,统一摊位样式,为群众摆卖公馆特色的农副产品提供良好条件。打造土特产步行街,发展现代化地摊经济,既解决农民销路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乱摆卖”的问题,为辖区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公馆镇现有高等院校3所,分别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西城校区、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和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共有在校师生近4万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吸引各处商贩到大学城周边聚集,摆摊设点。每到傍晚,大学城附近的美食街热闹非凡,人流不息,形成了极具活力的“夜经济”。

  公馆镇构建并深化运行“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开展常态化“排行榜”通报督导机制压实责任,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积分规则与基层党建、产业振兴、移风易俗、秩序维护、环境改善“五个结合”,探索“党建庭院”、“党日议事会”等创新型治理模式,激活群众自治意识,提高治理效能。

  推进学府路北延线建设,将公馆圩镇与书房岭森林社区大学城联动发展,畅通府前路至大学城的交通网络,拓展圩镇的土地发展空间,让年轻人流向“百年公馆”。持续推进南排大道西延线重点项目建设,畅通公馆交通主动脉,解决重型运输车辆在油城一路拥堵问题,为广大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更有利条件。

  创新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实施“轮值保洁”制度,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行政村、自然村定期组织“走听看想比”活动,乡村实现了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共同绘就生态宜居画卷。公馆镇还深入开展系列整治行动。创新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实施“轮值保洁”制度,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铺开与人居环境改善紧密结合的“积分制”管理,激励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共建共享。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圩镇环境持续美化,乡村实现了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

  公馆镇文旅资源丰富,为实现新旧产业融合发展,公馆镇正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扩容提质,致力于打造“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文旅新图景。

  公馆镇党委政府建设学府路北延线,这条道路将书房岭森林社区、大学城、公馆圩街、十万七村、好心湖等优质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高品质商业消费圈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围绕森林公园、灵惠寺等景点以及高校教育文化资源,公馆镇开发出书房岭森林社区精品旅游路线。同时,借助油甘窝村毗邻露天矿生态公园的优势,大力推进“油城墟”环好心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十万七村作为茂名市新农村精品村示范点,完善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镇的十万七村,从道路硬化到路灯亮化,从污水治理到景观打造,每一处细节都倾注了心血。如今村里党建广场、文化广场、农耕博物馆不仅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十万七村民张伯高兴地对游客说道。

  公馆镇充分的发挥优质文旅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济,激活文旅经济发展巨大潜力。深入挖掘“百年公馆”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资源,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对打铁街、牛车街、正街、塘边街,香巷、蓆巷、帽巷、黄榄巷以及刀斧厂等四街四巷一厂进行修缮,恢复古建筑特色,将“百年公馆”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融入墙绘设计中,打造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有特色风貌的美丽圩镇。全方面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为文旅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对美丽乡镇入口风貌逐步提升,增加绿植覆盖率,农贸市场全面改造升级,“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面提升圩街颜值和气质。“美丽河道”增添一河两岸美景,建设兼顾景观、游憩、交通、生态功能的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配套公厕、小型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景观栈道,打造占地6亩的绿美生态小公园。“美丽圩镇客厅”将文化站一、二楼改造成为集历史沿革、规划建设治理、特色产品展销、休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方便周边居民日常使用和参观,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称赞。

  建设公馆驿站、大学城椰子窝商业街等商圈,拓展时尚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最“懂年轻人”的创意社区。开发罗非鱼产业观光、休闲垂钓等文旅产业,更好延伸罗非鱼产业链,推动文旅与农业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公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秋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下一步公馆将严格按照茂南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举全镇之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鼓足干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繁荣兴旺的“百年公馆”。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霞 通讯员 李彭旺 曾小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能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