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级 - 股票数据 - 数据中心证券之星-提炼精华 解开财富密码

来源: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09-06 14:17:13

  中信特钢(000708)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7.15亿/-4%,归母净利润27.98亿/+2.7%,2025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8.75亿/-2.5%,环比+3.9%,归母净利润14.14亿/+3.6%,环比+2.2%。 能源用钢占比提升,无缝钢管盈利能力坚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钢材销量982.26万吨/+3.2%,其中高档产品270万吨,分业务看,特种无缝钢管营业收入占比约27.2%/+2.6pct,内部份额持续抬升,轴承钢销量114.6万吨/+13.2%,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特种不锈钢的“两高一特”产品销量同比+5%;分应用看,能源占比35%/+3pct、汽车占比25%/-5pct、机械设备占比20%/+1pct位列前三,公司积极抢抓风电、油气、氢能、抽水蓄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求较好的契机,调整产品结构,能源用钢方面中石油、中石化在建项目尽数入围,煤化工项目入围率超90%,汽车用钢棒线万吨,同比基本持平,风电圆坯销量159.2万吨/+2.6%,特种焊丝用钢销量同比+21%;分区域看,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0.6%相对高增,出口销量112.1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14.4%/+2.1pct、销售净利率5.4%/+0.4pct、加权ROE6.7%/-0.3pct,2025Q2单季度实现销售毛利率14.9%/+0.5pct、销售净利率5.3%/+0.1pct,加权ROE3.4%/+0.2pct,特种钢棒材、特种无缝钢管、海外市场盈利能力相比来说较高,费用管控得当,期间费用率稳定在7%左右。公司炼铁、转炉工序能耗分别同比-0.7%、-2.4%,同时启动特钢垂类大模型建设,自主完成DeepSeek接入。 沿江沿海全产业链布局,积极分红回馈投资者。公司形成以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天津钢管、靖江特钢为核心的五大现代化生产基地以及铜陵特材、扬州特材两大优质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具备2,000万吨/年的特钢生产能力,产品品类超3,000种、规格超5,000个,高端轴承钢、高端汽车用钢、高端能源用钢等的全球市占率以及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海洋系泊链钢、矿用链条钢、连铸大圆坯等的国内市占率不断抬升,通过奔驰、宝马、通用、SKF、FAG、中国航天科技等大量高端客户认证与九国船级社等第三方认证。2025年上半年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预计派现总额10亿,约占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的34.4%,积极分红回馈投资者。 投资建议:反内卷有序推进+产业升级需求修复下,公司作为央企特钢龙头有望率先受益,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2/62.42/68.61亿,EPS为1.12/1.24/1.36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的风险;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等。

  中信特钢(000708)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盈利收入547.15亿元,同比减少4.02%;归母净利润27.98亿元,同比增加2.67%;扣非归母净利27.69亿元,同比增加3.77%。2025Q2,公司实现盈利收入278.75亿元,同比减少2.45%、环比增长3.86%;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增长3.58%、环比增长2.21%;扣非归母净利13.95亿元,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1.60%。 点评:销量同比增加,毛利率同环比增长 ①销量同比增加。2025H1,公司钢材销量982.26万吨,同比增长3.23%,完成2025年销量目标的52.8%,其中出口销量112.1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②毛利率同环比增长。2025Q2公司毛利率为14.89%,同比增加2.59pct,环比增加1.07pct。2025H1,特钢棒材、线材、板材、无缝管毛利率分别是16.50%、11.20%、14.23%、16.15%,同比分别+2.91、+0.97、+0.10、+2.48pct。 ③分红预案: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10.09亿元,占2025H1归母净利润的36.07%。 未来核心看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深挖成本优化潜力 ①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公司积极抢抓风电、油气、氢能、抽水蓄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求较好的契机,风电圆坯销量159.2万吨,同比增长2.6%;特种焊丝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1%;能源用钢产品的能源工程建设项目短名单入围明显提升,中石化、中石油在建项目全部入围,煤化工项目入围率超90%。重点开发的“小巨人”产品实现销量368.8万吨,轴承钢销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13.2%,“两高一特”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开发新产品142万吨。 ②深挖成本优化潜力,赋能效益提升。公司全面实现钢铁长流程超低排放后继续积极开展重点工序能效提升,炼铁、转炉工序能耗分别同比下降0.74%、2.35%。持续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激活全员、全面、全过程降本,深挖生产、设备等各系统潜力,多措并举加快融资利率压降。 ③沿海沿江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海外发展机遇。公司已构建起“沿江沿海”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并积极谋划海外布局。2024年以来重点对东南亚、中东、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的20多个钢铁项目和南美、澳大利亚的资源项目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系统论证,明确了“资源+主业+分销”全产业链布局的国际化战略,确定了“并购优先、由后往前、先小后大、稳妥推进”的实施策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高端产品销量增长,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依次为56.48/61.23/66.50亿元,对应8月20日收盘价,PE为11x、11x和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大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中信特钢(000708)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Q1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03亿元,同比减少4.22%;实现归母净利润51.26亿元,同比减少10.41%。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68.40亿元,同比减少5.59%;实现归母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增长1.76%。 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占率保持行业领先: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21%,同比增长0.31pct;获授权专利476件,其中发明专利162件,国际发明专利20件;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28项。公司可生产3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的特殊钢材料,是目前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高端轴承钢、高端汽车用钢、高端能源用钢等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24年实现钢材销量1889.0万吨,其中出口销量220.2万吨,抓住轴承、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契机,调整产品结构以助力公司经营业绩保持行业领先。 高端钢材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特钢中长期需求向好:2024年,中国特钢进口量255.5万吨,进口金额52.48亿美元,目前高端钢材领域仍有部分产品未实现国产替代。综合来看,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较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近年来,公司在国产替代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兴澄特钢成功开发世界最大直径1320mm连铸合金圆坯,连续5次打破世界纪录;实现120mm 高韧性要求石油炼化用钢国际首发;成功开发第一批直径1000mm特大断面的P92连铸圆坯,填补国内外空白;成功开发低锰无铌船板 DH36,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大冶特钢高铁轴承钢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航空发动机用轴承钢M50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并应用于SKF、Schaeffler、FAG等航空轴承海外工厂,通过国际主机厂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成功研发国产大飞机管路件、紧固件等关键核心部件用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70/60.07/ 66.18亿元,同增6.72%/9.81%/10.17%,对应PE分别为10.85/9.88/8.97倍。公司属国内特钢行业龙头,推动高端钢材国产替代进程,中长期业绩修复可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地产基建等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铁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不确定性风险:钢铁治炼技术革新的风险:国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等

  中信特钢(000708) 核心观点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2024年实现营收1092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51.3亿元(-10.4%),扣非归母净利润49.7亿元(-5.5%),经营性净现金流107.4亿元(+0.8%)。2024年公司钢材销量1889万吨,同比持平,其中出口220万吨,同比减少18万吨。公司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股利25.6亿元(含税),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49.95%。自2018年以来,公司已连续7年分红比例接近或超过50%,最近7年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达到52.5%。 分板块来看,重点品牌产品轴承钢销量同比增长6%,能源用钢销量创历史新高。下业分布,汽车行业营收占比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轴承行业营收占比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各子公司情况,2024年兴澄特钢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4.8%,净利率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024年大冶特钢净利润7.6亿元,同比下降21%,净利率2.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青岛特钢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率3.3%,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天津钢管净利润6.8亿元,净利率3.2%。 顶住行业周期波动,现金流强劲。近年来钢铁全行业面临下游需求恢复不振、钢材价格下跌、原料成本高企等挑战,行业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低位;行业总体过剩格局下,部分普钢企业向特钢转型,加剧特钢行业竞争,尤其是一般用途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面对严峻局面,公司降本增效,根据下游需求变动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另外保持较高比例研发开支,以保持产品升级迭代节奏,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从2024年经营情况来看公司顶住了行业周期波动,维持了强劲的现金流。同时公司积极谋划海外布局,明确了“资源+主业+分销”全产业链布局的国际化战略,遴选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风险提示:钢材需求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原辅料价格抬升。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预计2025-2027年收入1106/1120/1234亿元,归母净利润57.2/61.2/66.0亿元,同比增速11.5/7.0/7.9%;摊薄EPS分别为1.13/1.21/1.3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0/10.3/9.5x。公司作为特钢龙头企业,成长路径清晰,市场地位突出,经营业绩稳健,属于特钢行业稀缺标的,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公司稳健经营体现弱周期属性。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中信特钢(000708)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92.03亿元,同比减少4.22%;归母净利润51.26亿元,同比减少10.41%;扣非归母净利49.75亿元,同比减少5.48%。2024Q4,公司实现营收256.99亿元,同比减少6.9%、环比减少3.02%;归母净利润12.90亿元,同比减少4.26%、环比增加16.09%;扣非归母净利12.36亿元,同比增加14.87%、环比增加15.47%。 点评:销量维持稳定,加大研发投入 ①销量同比持平,出口小幅下滑。2024年公司钢材销量1889万吨,同比持平,其中出口销量达到220.2万吨,同比减少7.5%。2025年销量目标为1860万吨,同比减少1.5%,其中出口265万吨,同比增加20.3%。 ② Q4毛利率同环比增长。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2.85%,同比下滑0.29pct;Q4毛利率为14.39%,同比增加2.90pct,环比增加1.88pct。 ③加大研发投入。公司2024年期间费用80.36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研发费用46亿元,研发费用率4.21%,同比增加0.31pct,为主要增加项。Q4期间费用18.85亿元,同比增加0.88亿元,环比减少1.57亿元。 ④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7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25.6亿元(含税),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49.95%。 未来核心看点:深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高端产品研发 ①深化品种结构调整,高端产品塑造韧性。2024年,公司紧紧抓住轴承、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契机,积极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品牌产品轴承钢销量同比增长6%;能源用钢销量创历史新高。ZF、大众等汽车用钢国产化项目销量同比增长38%,新能源汽车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9%。81个“小巨人”项目全年销量73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0%。“两高一特”产品再立新功,全年销量同比增长23%。 ②加大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前沿科技。公司着重研发大型风电、高铁、航空航天、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用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超高强度钢、抗腐蚀管材、抗菌管线、海工用管等高端产品,以及“深地”“深海”“新能源”“电力”等特种装备、重大工程、国家战略领域所需关键钢铁材料。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提供滚珠丝杠、RV减速机关键材料、谐波减速机关键材料、直线导轨、拉力器等材料,已实现批量供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高端产品销量增长,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依次为52.23/56.07/60.04亿元,对应3月20日收盘价,PE为12x、11x和1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下游需求没有到达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中信特钢(000708) 中信特钢:问鼎特钢之巅,无缝钢管盈利能力坚挺。公司是中信集团旗下中信泰富控股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企业集团,拥有特殊钢棒材、特殊钢线材、特种板材、无缝钢管、特冶锻材、延伸加工六大板块以及调质材、银亮材、汽车零部件等深加工系列,大范围的应用于能源、汽车、机械等领域。公司紧抓下业风口切换,加大风电等新能源用钢与中高端汽车用钢的开发力度,业绩跑赢大势。2023年起公司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特种不锈钢的“两高一特”产品销量高增,加速培育“小巨人”项目,稳健经营维持弱周期属性。 特钢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下游纵深发展推动品质提升。与普钢相比,特钢产业链上游增加较为关键的合金元素,业内一般以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判定特钢品质。目前海外龙头占据全球高端特钢市场80%左右的份额,国内形成中信系、宝武系、沙钢系、建龙系等千万吨级特钢集团,但总体而言特钢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较小,2023年国内特钢产量约1亿吨/-20.7%,约占粗钢产量的10.2%,与海外钢铁强国20%的经验值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未来新能源、机器人、环保等领域的纵深发展势必将对特钢的品质与性能提出更加高的要求。 公司产品品类丰富,积极地推进数智化转型。公司产品品类超3,000种、规格超5,000个,建立从原料入场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把控、监测、检验体系,通过精确控制钢水成分、温度以及坯料的加热、保温、冷却过程,实现对特钢材料组织架构的精细调控,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对特钢性能的苛刻要求,轴承钢、桥梁缆索钢等产品性能远超钢铁强国。公司每年专项投资超10亿用于数智化转型,组建自主创新与技术攻关团队,降本增效超1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1/57.55/65.04亿,对应EPS分别为1.03/1.14/1.29元。考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中信特钢“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上游铁矿石、废钢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能源、汽车、机械等领域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等。